新冠疫情下的科學觀察:醫療口罩中的防水塗層

在今年5月,新冠疫情再度攀升,5月的最後一週確診人數達到 62,755 人,提醒我們防疫的基本配備「口罩」依然重要!除了口罩的過濾效率,防水能力也是醫療級口罩不可或缺的要素。而這層防水力其實關乎到一個物理量——接觸角(Contact Angle)。
 

醫療口罩的防護力:從阻水層的接觸角開始

一個醫療口罩通常由三層結構組成:外層防潑水、中層過濾與內層親膚。其中,外層防潑水層的設計關係到液體(如飛沫)是否會滲入口罩。這層材料的防潑水能力,取決於其表面對水的接觸角大小。根據《台灣口罩之檢測分析》的論文調查顯示,市售醫療口罩的接觸角範圍通常落在 112–124 度之間,能有效阻隔飛沫與液體穿透。
 

接觸角是什麼?

接觸角是描述液滴與固體表面之間「濕潤性」的角度。當水珠落在表面上,若形成高高隆起的水珠(意即接觸角大),代表表面為疏水性,也就是不易被水濕潤;反之若水珠攤平(接觸角小),則表示表面為親水性。一般而言,接觸角超過 90 度即屬疏水,而超過 120 度則可稱為超疏水。

圖1、接觸角大之水滴呈現隆起狀

 
小於10度以下 超親水性
介於10∼90度 親水性
90∼120度 疏水性
超過120度以上 超疏水性


1、接觸角親/疏水性分類表
 

更多防水塗層的應用:從醫材到高科技產品

除了醫療口罩,防水塗層還被廣泛應用於手術衣、電子產品的防濺設計等。這些應用的共通關鍵在於材料表面處理,讓其表現出高接觸角與良好的防潑水效果。在產品開發過程中,勢必得要準確測量接觸角,特別是在不同表面處理、塗層配方或環境條件下的比較分析。
 

 

接觸角的測量技術

接觸角的測量通常使用「接觸角測量儀」,透過影像擷取並套用數學模型分析液滴與表面形成的角度。除了靜態測量,也有動態接觸角測量法,可觀察液滴在不同傾斜角度或壓力下的行為變化,有助於更深入了解表面潑水性與塗層耐久性。
 

OCA – 接觸角測量儀

結合高分辨率光學、精準液體劑量與樣品定位,提供全方位的接觸角與界面分析方案。系統支持靜態與動態接觸角測量、固體表面能分析、懸滴法測定表面與界面張力,並具備全自動樣品映射功能,讓表面特性評估更高效、精準。
 


- 掌握接觸角,打造更安全、更舒適的防護產品 -

在全球仍面對病毒變異與防疫長期化挑戰的今天,能有效抵禦液體滲透的醫療用品需求不減。從一滴水的角度出發,接觸角這個看似簡單的物理量,其實蘊藏著巨大的產品安全與品質意涵。透過接觸角測量技術,研發人員能以科學方式量化產品表現,打造更安全、更具信賴感的防護產品。
觀看其他儀器